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自學,是為了多元選擇,而不是為了反抗體制而生





今天去參加教師研習的課程,去跟體制內老師請益有關如何帶領 讀報活動 的教案設計。

或許,你會感到好奇,
既然,因為自學,我們可以嘗試任何的教案,為何我還要去學校學玩這些呢?

其實,我一開始也很猶豫,但秉持著,多方取經有助於教案的設計,於是我來了!
而兩個多小時的板凳時間,教案設計不一定對我有幫助,但教師的熱忱,卻讓我有了許多的感動。 他讓我重新感受到,即使在大恐龍教育制度下,還是有許多人在做著阿呆的事情。

對於像我們自學的家庭而言,自己企劃教案的好處是能夠擺脫現有體制的限制,有很多教案可以跟小孩立即互動,並快速回應,立即調整。不必背負教師評鑑跟面對恐龍家長,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教育部評鑑委員 兼 校長  兼  恐龍家長  再兼 校工。

我的小孩選擇自學,
並不是我們很厲害可以自己教
非常多人都誤以為我跟我先生的高學歷是促使自學的最重要原因
其實,不是這樣的。

自學,是為了讓小孩得以用他自己的選擇來決定要學的東西內容,跟前進的速度
換句話說 就是 [ 自主學習 ]

學校為了管理跟整體性考量,很多時候必須忽略標準差之外的學生
每個小孩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落在標準差之外的
這是台灣學校團體的本質 也是限制
我們選擇 在這些標準差定義之外的 學習模式,就是自學!
說白了,就是 不讓這些教育體制內的限制變成學習上的侷限。
這就是自學最迷人之處!

自學,會有很多的可能性,小孩也可能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
養成另一種相較於體制內限制下所無法產生的 [ 多元化的下一代 ] 。
為何多元的下一代如此重要呢?

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段話是
[ 以前的家長可以幫我們洞見未來十年的產業及潛力,而給予我們當時選科系的參考;
現在的我,下三年的潛力產業是甚麼都看不清楚了,我又怎麼能主導小孩現在該學甚麼呢? ]

想想,還是要回歸本質,由孩子自己順著自己的本性發展,將主導權交給他,越小主導自己的學習,就會越早往自己內在對話,能跟自己對話相處的孩子,將來,他會很清楚自己為何做這樣的選擇,並願意承擔中間過程所有的一切。家長從中陪伴,親子間常對話,讓他的成熟人格在一次又一次摸索中漸趨成熟。

我們選擇自學,是為了讓自學的孩子將來有更多元性可能存在,而不是為了反抗學校體制教學而生。

所以,體制內外是可以多方交流的,教學相長嘛~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