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

自學的美麗與哀愁

小孩在德國科隆大教堂岩柱前研究這是甚麼岩石組成

我家有兩個自學生,從小一開始,而且打算一直自學下去

當我在非假日時,帶著兩個小孩在大地露營探索大自然,玩水撿石頭時,大部分的人都問我們:【為什麼你的小孩不用上學? 】下一句緊接著必問【為什麼不讓小孩回學校去?】

第一句話,【為什麼小孩不用上學】,要回答很簡單, 因為家長跟小孩有教育選擇權,是憲法保障的。 但是,這樣講,他們根本就聽不懂啦,他們在乎的是,小孩不去上學,跟著父母整天在[{摩灰】荒誕度日(好像隱約罵到我了),不上課,不寫作業,這樣將來怎麼辦呢?  
這是他們無來由的擔憂,因為他們連為什麼要上學的最終目的是甚麼都不清楚,我就不多做爭論了。任由他們去遐想吧! 有些事情時間會證明。

第二句話,【為什麼不讓小孩回學校去】
我有個朋友小孩已經國小四年級了,他說他最討厭自然課了。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小孩的學校學習的話,請你用心好好地問問小孩在學校上自然課不管是實驗課或是觀察課,小孩能自己親自動手的有幾次。
舉例做水的三相實驗時,老師在台前拿一個圓圓杯介紹這就叫做燒杯,有一個長長管子這叫試管,最後還要有酒精燈,會燃燒,有危險,小朋友不可以自己隨便亂點火,只有老師才可以,違規者會產生危險,最後一定補上一句要處罰記過。
於是,整節自然課,不叫做實驗課,而是叫做觀察課。 不能碰觸,不能改變火力大小,棉心長度、水量多寡來觀看三相變化程度之間的差異。小朋友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填鴨式教育,就是給予溫度後,會從固態變為液態再變為氣態。小孩沒有實作的機會,校方說法是安全問題,怕小孩亂玩引發火災。這讓我覺得很可笑,十五年前,我long stay在一個德國家庭裡,他的三歲小孩在玩火柴,被爸爸發現了,你差怎麼著? 
那位爸爸走進小孩身邊,再拿起一個火柴棒,告訴小孩,要怎麼點燃,要怎麼避開家裡的地毯跟木板櫥櫃,教受他如何安全地使用火。
台灣國小教育對於十歲小孩的信任度,居然不及人家的三歲小孩。 千萬別說班級人數過多,管理不易,不願意去做的事情,永遠有說不完的藉口,不是嗎?

不能只是站在台前告訴小孩火源危險,不能只是隔著玻璃窗說這隻動物有毒、不能只是透過影片說玄武岩是黑色片狀的,不能說所有琴弦的樂器聲音都一樣等等。

以上都是我在家教育小孩時,不做的事情。
我會讓他們去碰、去摸、去思考、去查資料、
跟我辯論、我會提出反例以確認他們是不是真的理解、

例如他們喜歡石頭,我們甚至到科博館去上過岩石課程
他們喜歡撿拾石頭,在台灣是這樣,在歐洲大陸也是這樣
小孩在台灣知道有頁岩、沉積岩、玄武岩,變質岩
曾經以為自己懂得所有岩石了

結果到了歐洲的那段古老大地,所看到的岩層跟台灣新生代的岩層完全不同
以前的經驗受到衝擊了,好像沒有用了
以前第一直覺反射說出的岩石,現在卻遲疑了好久
說不出來,我們家長跟他一起去找答案
一起找線索,一起把共同特徵歸納出來
不再相信學校教科書裡的那些過濾再過濾的圖片來分辨岩曾種類。

以上,是我們自學的美好經驗,小孩永無止境的好奇跟詰問,
讓我們補強了更多生命中以為了解的不足跟謙虛
更擴充了這世界上更多未知的樂趣

有美麗,必有哀愁,這是一體兩面
家中必須有一人專職帶領自學小孩整合教學資源
更大的挑戰是 常常他們出的問題比研究所老師給我的論文題目都還要困難
而且,每天好幾題,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。


我是隨時備戰中啊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